【题目:日拱一卒,功不唐捐】1.下列哪些抗震防火规划措施是正确的?( ) A.城市建设用地应避开地震危险地段 B.现有未进行抗震设防的建筑必须拆除重建 C.城市内绿地应全部作为避震疏散场地保护建设 D.紧急避难场地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 500m E.避难场地应有疏散通道连接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下列哪些规划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 A.土地利用规划 B.宏观经济规划 C.环境整治规划 D.区域、流域、海域开发规划 E.工业、能源、交通、城市建设、自然资源开发等10类专项规划 3.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包括( ) A.协调城市发展、农业与自然保护用地之间的合理格局 B.优化城乡绿化与开发空间系统 C.制定城市生态灾害防治战略性控制格局 D.维护生物栖息地的整体空间格局 E.分别控制人文过程和生态过程的完整性
【答案:如切如磋,如琢如磨】1.ADE【学霸营解读】 城市建设用地的选择应避开地震危险地段,A 选项正确。现有未进行抗争设防的建筑应加固、改造,经加固、改造后仍有危险的建筑,应拆除,B 选项错误。在城市中,规划为避难疏散场地或者满足疏散场地要求的绿地应进行场地保护。C选项错误。《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第 8.2.10条∶紧急避难场地的服务半径在500m为宜,D选项正确。避难的场地,应有可以对外的疏散场地,E选项正确。因此 A、D、E 选项符合题意。 2.ADE 【学霸营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要求对土地利用规划,区域、流域、海域开发规划和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等10类专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3. ABCD 【学霸营解读】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途径具体的出发点包括;(1)在土地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如何更有效地协调各种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2)如何在各种空间尺度上优化防护林体系和绿道系统,使之具有高效的综合功能;如何在现有城市基质中引入绿色斑块和自然生态系统,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3)如何在城市发展中形成一种有效的战略性的城市生态灾害(如洪水和海潮)控制格局;(4)如何使现有各类孤立分布的自然保护地通过尽可能少的投入形成最优的整体空间格局,以保障物种的空间迁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5)如何在最关键的部位引入或改变某种景观斑块,便可大大改善城乡景观的某些生态和人文过程。改善城乡景观的生态过程和人文过程,而不是分别控制,因此 E 选项错误。 (责任编辑:denghuo2030) |